花田喜事-天天在田裡辦喜事,像嫁女兒嫁到消費者手裡

2020 年 9 月 1 日

 

「花田喜事」成立於2006年,向政府租借了兩公頃的土地後,由12位單親媽媽擔任創始員工,就此展開一場有機種植的未知探險之旅!

率領這個草創團隊的是集部落公主/祭司、中小學食農教育講師、單親媽媽於一身的「斜槓媽媽」徐妍花。在她的提議下「花田喜事」陸續將彩虹玉米、小米、樹豆等原住民特色加入種植範圍。

啊,遇到不會種的怎麼辦?大夥兒只好一起去農業補習班「農改場」精進修習囉!

除了除草,還是除草!

採有機、自然農法的農場最大的問題是面對雜草。花田喜事有將近80%的時間都在除草反而真正的蟲還相對容易得多,靠著植物多樣性安排,混淆蟲子的味覺和視覺,進而達到防蟲效果。

創業維艱,十五年風雨,休戚與共,情同家人

「花田喜事」在拓展業務之初,只能透過親朋好友認養的方式劈荊斬棘,自2011年開始,改採當天往返台北農夫市集直銷的模式,一方面保證蔬果新鮮完好,二方面減少利潤被運費瓜分。

目前農場的蔬菜和原民作物占20%,主要透過台北農夫市集直接面對消費者;80%是雜糧,這部分透過與其他企業契作,創造穩定收入。而農場的耕作面積,也從最初的2公頃,慢慢擴大到現今近20甲的廣袤良田,成果亮眼。

明天過後?別怕,救命糧食在花蓮

未來,徐妍花打算把心力放在推廣紅藜,以及開發樹豆和麵包樹等「抗災作物」。

有「穀類紅寶石」之稱的#紅藜是原住民的傳統糧食,有上百年歷史,豐富的營養是近年大受歡迎的天然養生食材。

紅藜跟玉米、小米、樹豆這些作物,都具有克服極端氣候的潛力,足以擔當未來人類的救命糧食!

但…有潛力還是要夠努力!

徐妍花刻意以反季節種植的方式,不是挪前就是延後種,訓練作物在艱困環境中生存下來,透過物競天擇的方式,擇優保種,為花蓮、為下一代留下糧食生機。